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,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,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作为全国首家应急管理类高等职业院校,我们将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,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,勇担教育强国使命责任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奋力书写现代职业教育篇章。
一、胸怀“大使命”,坚持把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作为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的精神指引
教师肩负青年成长引路人的重大使命,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个人健康成长,以大情怀、大格局、大视野做教育。
一是要以大情怀做教育。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,教师应以大情怀,站在生命的高度做教育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、性格和潜力。我们要护航学生身心健康,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,更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、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,用温暖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,让他们在关爱中成长。我们要将教育视作终身使命,面对各种困难挑战,始终保持教育初心,以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进步。
二是要以大格局做教育。大格局意味着高远的眼界和广阔的胸怀,应站在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做教育。在规划学校发展方面,要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,结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,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发展规划。在学校管理方面,要有全局观念,部门之间要强化服务、团队意识,建立协调顺畅的协作关系,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。在家校协同方面,要积极与家长、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,整合各方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服务。
三是要以大视野做教育。当前,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,我们要保持学习热情,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,推动学校改革创新,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做教育。开拓国际化视野,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。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机遇、历史使命和全新要求,我们要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“铸魂工程”,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新“双高”建设,自觉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发展大局中彰显担当。
二、展现“大作为”,把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化为挺膺担当、奋进一流的行动自觉
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,最终落脚点是把强大精神动力转化更好服务强国和强省、强市建设的政治、思想和行动自觉。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、服务发展的主战场,我们要积极展现“大作为”,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创新驱动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一是在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发力。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,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省、市现代产业体系,增强专业建设的适应性、特色性、系统性和绩效性。以“五金”工程建设为载体,按照“2+3”总体规划,构建以应急救援技术、安全技术与管理2个服务应急事业的行业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,以智能制造、信息技术、现代服务3个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群体系。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前瞻性、系统性重构,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坚持德技同育,打造“五级平台铸五心、五彩应职育新人”大思政工作体系,筑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“新高地”。
二是在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上发力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,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改革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深化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统筹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职业教育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改革,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,求真务实抓落实、敢作善为抓落实,实现教育系统性跃升和质变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
三是在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质效上发力。要把握深化产教融合关键,全面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。坚持对内整合、对外开放,聚焦“一体、两翼、五金”重点,积极组建应急与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发挥全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、急救教育试点学校、内河船员培训基地、黄冈无人机飞行学院、黄冈智能制造学院等平台功能,全方位开展各类培训、考证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,创新开展社区教育,搭建全民终身教育平台,创新“5+2”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机制,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和质效。
三、争做“大先生”,坚持把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作为锻造一流队伍、培育一流人才的价值遵循
坚持人才强校战略,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关键之举,把教育家精神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价值遵循,坚持思想引领、能力提升和制度保障统筹推进,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,引导和支持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、争做时代“大先生”,形成教师人尽其才、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。
一是加强思想引领。牢牢把握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始终做到厚德塑品、尚能立身、自强铸魂、革故鼎新。学校将持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,坚持宣传教育、实践锤炼、规范约束相统一,深入开展教育家精神学习与宣传活动,强化价值引领,注重榜样选树,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、师德师风培训,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、警示教育,做实做细师德师风专项考核,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,引导激励教师乐教爱生,勤学笃行。
二是提升业务能力。健全和完善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清单,定期举办“弘扬教育家精神,争做时代大先生”师德教育报告会,常态化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情教育研修,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,大力培养名师、名匠,优化人才发展渠道。围绕“双师双强”,构建“1+3+N”教师培养培训机制,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。
三是健全激励机制。深入开展“师德标兵”“优秀教师”“教坛新秀”“优秀辅导员”等评比表扬活动,选树一批先进典型。实施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改、以赛促创”,鼓励引导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、科研方式,推动广大教师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引领风气之先中挺膺担当。实行人尽其才的分层分类考评,全面深化教师职称评审、岗位设置、绩效分配等新时代人事制度改革,优化教师发展制度保障,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,激励教师在不同赛道上实现人生出彩。